打羽毛球前,要做好热身,否则容易出现运动损伤。
近日,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骨科门诊,半天工夫就来了近30名运动损伤的病人。有人打羽毛球时突然腿一软,随后膝关节就肿起来了;有人做瑜伽引起肌肉韧带拉伤;有人打篮球伤了踝关节走不了路……
杏林分院骨科主任郭氧发现,几乎所有病人都存在运动前热身不足的现象。一名打羽毛球伤了膝关节的男患者说,他每周都会打几次羽毛球,每次打之前会热身5分钟,伸伸胳膊伸伸腿,原地跳一跳之类的。他疑惑的是,这次受伤前,也有做热身运动,怎么还会受伤?
郭氧提醒市民,冬天气温低,体表血管遇冷收缩,血流变缓,肌肉黏滞,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、延展性随之降低,如果不充分热身就开始运动,很容易伤到肌肉、韧带和关节,一旦发生运动损伤,情况往往要比天热时严重。
运动损伤后
多会出现膝关节提前老化
郭氧说,运动损伤的病人,基本会出现膝关节提前老化的情况。有的病人,一周去爬两三次山,还有的病人,天天都打太极拳,做深蹲动作,这都容易造成膝关节尤其是髌骨关节受损、退变,上下楼梯时膝盖疼痛,走路时间稍长也会疼痛。
而球类运动,如足球、篮球、羽毛球等,若每天都做此类剧烈运动,会让关节没有喘息的机会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劳损和疼痛。症状较轻的病人可以通过保守疗法缓解症状,但是韧带断裂的病人就只能通过外科手术重建了。
“不对症”锻炼
会加重或诱发损伤
运动损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如果没有骨折或韧带撕裂等比较严重的情况,多数急性运动损伤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好转。一旦超过1个月,仍有明显疼痛或活动受限的,就要考虑是慢性损伤了。
不少病人会在运动损伤发生后,采用一些不恰当的功能锻炼,让原本简单的急性损伤变成了棘手的慢性损伤。比如,有的市民出现肩膀痛的症状,还去拉单杠、拉吊环、抡胳膊,这些过肩的动作容易造成肩胛下滑囊损伤、肩袖撕裂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
还有一些老年人,自感腿脚不灵活,走路时容易突然发软,于是开始练习下蹲,结果没能增加腿部的力量,反而造成了半月板撕裂。
郭氧提醒,功能锻炼要在急性损伤好转后开展,并且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,这样才能帮助受伤的部位更快、更好地恢复功能。
运动方式和频率
要因人而异
要避免损伤,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。一般来说,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,都可以选择激烈的球类运动,但前者一周可以运动三四次,后者则以一周一次为宜。相较于年轻人,中年人的关节需要更长的间隔时间来修复。
还有一些运动则像双刃剑,要谨慎选择。比如,打太极、骑自行车对颈肩有好处,对膝关节则弊大于利;游泳对颈椎和膝关节有好处,但对肩关节有一定的影响;爬山可以锻炼心肺功能,但对膝关节有磨损…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,不妨在运动上经常变换种类,有利于全身运动。
至于热身,夏天一般5分钟左右就够了,冬天至少要增加到10分钟以上,有时间的话增加至30分钟更好。方式有拍打全身肌肉、活动四肢、下蹲等,所有关节都应充分拉开。如果是激烈的对抗比赛,还可以通过慢跑、按摩来热身,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应激能力。
郭氧强调,一旦发生运动损伤,病人要做的是静养和制动,并视情况在急性期进行冰敷。几天后没有改善的,最好还是到专科看一看。
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95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