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入中...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查看新闻
腰椎滑脱复位的影响因素分析
查看:375  更新时间:2014-03-11 11:29:06

  目的:探讨腰椎滑脱症中影响术中滑脱椎体复位的因素,并评估其影晌作用大小。

  资料与方法:自2001年6月至2007年5月,随机选取40例患者因腰椎滑脱在我科行腰椎滑脱复位术,其中男9例,女31例;年龄36-70岁,平均54.7岁。疾病分类:L3-L4崩裂性滑脱1例,L4-L5崩裂性滑脱11例,L4-L5退变性滑脱12例,L5-S1崩裂性滑脱14例,L5-Sl退变性滑脱2例。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行提拉复位。其中19例行TSRH内固定,12例行Tenor内固定,7例行AF内固定,2例行sino内固定。分别测量术前滑脱率、术后滑脱率、术前滑脱角、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、术前腰前凸角及术前骶骨倾斜角,并利用MRI对术前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。以复位率,即(术前滑脱率一术后滑脱率)/术前滑脱率×100%作为滑脱改善程度的好坏。采用SPSS 13.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。

  结果: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复位。术前滑脱率为23.50%±13.26%,术后改善为10.29%±8.84%。采用SPSS 13.0对复位率和术前滑脱角、术前椎间隙高度、术前腰前凸角和术前骶骨倾斜角分别进行相关分析,结果显示复位率与术前腰前凸角呈正相关(R=0.364,p=0.021),复位率与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呈正相关(R=0.364,P=0.031),复位率与术前腰前凸角呈正相关(R=0.367,P=0.020)。复位率与术前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性。分别根据术前椎间盘退变的分级和内固定材料的不同对40例患者分组后进行方差分析,结果显示复位率与术前椎间盘分级、复位率与内固定材料的不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。

  结论:保持一定的椎间隙高度.滑脱角和生理腰前凸有利于手术复位。

已有0条评论,共有0人参与
最新评论
  • 暂时还没有评论...

权威专家

骨科典型疾病

0.1722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