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入中...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查看新闻
运动时身体不适注意警示信号
查看:649  更新时间:2014-04-18 14:59:47

   很多人喜欢运动,你发现在运动时,身体可能会出现流鼻水、全身发痒、肌肉发抖等症状,那么身体的这些反应意味着什么呢?又该如何调整呢?这一期,我们从医学角度请专家帮您解读运动时身体出现的变化。
 

   1
   重量(器械)训练时肌肉发抖——肌肉已经疲劳


   做过重量训练的人,都曾有过肌肉颤抖的体验,最常发生于手部和双下肢。其实身体在告诉你:肌肉已经开始疲劳了。建议在重量训练时,中间要稍作休息。如果开始发抖,就应停止。若勉强继续训练,将导致肌肉韧带受伤,不可忽视。 

   2
   跑步时狂流鼻水,全身痒——或为过敏体质


   运动时流鼻水、身上奇痒的案例不少。这些人群大多为过敏体质,当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、血管扩张,微血管通透性增加,会加剧过敏症状的发生,常见的皮肤病即为荨麻疹。若运动中和运动后皮肤微痒,而休息后症状就消失,那么只要运动时循序渐进,慢慢增加运动量,不断增加身体适应性和提高自身免疫能力,就无需药物治疗。若身上出现严重红疹块或红肿,就属于神经血管性的水肿,应立即停止运动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此外,运动前4小时应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。


   3
   运动后肌肉酸痛——乳酸堆积过多


   肌肉酸痛,主要是因为肌肉出现微小损伤和无氧代谢,造成全身乳酸过多,甚至出现双下肢僵硬,俗称“铁腿”,此现象皆属正常,休息3-7天可自然好转。运动后出现肌肉疼痛,可用冰敷、热疗、按摩等方法。


   4
   跑步时腹部绞痛——组织器官缺氧肠痉挛


   运动时感觉肚子痛,医学上一般认为可能是横隔肌痉挛和肠痉挛所致。运动时由于血液含氧量不足、组织器官缺氧,肠痉挛就会导致肚子痛。通常腹痛发生时间短暂,建议立即停止运动,并进行缓慢且深长的呼吸,消除膈肌痉挛。轻柔、按摩腹部疼痛部位,可解除肠痉挛。
   如何预防腹痛发生?除了平日加强腹部肌群的训练,运动前适度的伸展热身也很重要。此外,建议正餐后约2小时再运动,让食物尽量消化,降低腹痛发生的几率。

   5
   有氧舞蹈时,小腿抽筋、关节喀喀作响——低钙、韧带松弛


   运动时抽筋,就像一把锥子勾进肉里一样抽痛。原因多为热身不够,或身体低钙所致。韧带松弛也会发生“弹响”,血液循环较差的人和末梢神经不好的人也很容易抽筋。建议发生抽筋时应停止运动,补充水分、热量与电解质饮料,轻轻按摩抽筋部位和保暖。
 

  6
   运动时头痛——脑血管收缩,脑细胞缺氧


   运动时交感神经较为兴奋,脑血管收缩,脑细胞缺氧,如果适当热身,或有规律性地运动,可防止头痛发生。绝大部分头痛反应发生后,只要休息,就可获得改善。运动时身体的水分流失,血压下降,也是头痛的原因之一。建议运动前、运动中和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,中途每隔30分钟补充一次水分,尤其年长的人更应特别注意。


   7
   跑步中头晕——低血糖或心脑组织缺氧缺血


   运动时血糖会慢慢下降,若脂肪酸来不及变成能量,就会头晕,尤其糖尿病患者,运动前一定要吃点东西,但量不宜多。此外,运动时憋气,尤其是超负荷训练时,内脏压力上升,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静脉回流差,组织含氧量不足,也会产生头晕反应。建议用鼻子吸气,再噘着嘴慢慢吐气,必要时大口吸气,同时大口快速呼气。


   8
   运动时放屁——肠胃蠕动功能亢进


   由于体内容易滞留气体,运动加速肠胃蠕动,或腹压增加,就会引发放屁反应。尽量多走动,一天行走40分钟以上,有助于改善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,减少气体堆积。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,如地瓜、芋头、油腻食物和豆类食品等,运动前尽量少吃。

已有0条评论,共有0人参与
最新评论
  • 暂时还没有评论...

权威专家

骨科典型疾病

0.1647s